近日,我院师生在“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竞赛中接连取得优异成绩,包含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全国铜奖,“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全国金奖三项国家级奖项,将资环院学子的风采再次展现在国赛舞台上。
其中,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终审决赛于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计量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举行。“揭榜挂帅”专项赛崇尚“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社会重大课题及现实问题,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高校和社会广发“英雄帖”,高校学生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打擂揭榜。由我院炭合团队负责人蔡子延负责,我院陈朝吉教授、邓红兵教授等指导的“竹塑膜法——引领竹膜产业发展的新路径”项目聚焦《“以竹代塑”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赛题深入研究,积极备赛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
获奖级别: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
推荐单位:开云官方.中国
项目负责人:蔡子延
指导老师:陈朝吉、李星星、邓红兵
团队成员:王语馨、黄威嘉、郭子曼、吴平平、贾航、刘金龙、马煜书、王宇莹
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本项目顺应以竹代塑政策,从毛竹出发,通过分离纤维素和木质素,制备了两种产品:竹源纤维素薄膜与木质素纤维素生物塑料,从源头上解决了纤维素与木质素其中一种被浪费的问题。本研究生产出的竹纤维薄膜具有坚固、可扩展、水稳定、生物降解和可回收等优点,且生产过程耗能更低、DES等原料可循环使用,为从资源丰富、可再生和可持续的生物质中生产稳定、坚固和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提供了新的机会,对于落实国家“禁塑令”,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由我院2021级本科生范婷婷,我院陈朝吉教授,邓红兵教授,余乐副研究员等共同指导的“兵贵神塑—创新生物质基矿化降解地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样本”项目获得专项赛铜奖
项目名称:兵贵神塑—创新生物质基矿化降解地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样本
获奖级别: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铜奖
推荐单位:开云官方.中国
赛道组别:现代农业
项目负责人:范婷婷
指导老师:陈朝吉,邓红兵,袁同琦,周杰,余乐,蔡子延
团队成员:马煜书,宋歌,吕奕霖,罗佳伟,张思佳,胡艺轩,辜盛瑶,王钰涵,范笑怡,王知翰,熊绍俊,程毅康,王思俊,蔡子涵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塑料地膜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了显著助力,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团队针对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塑料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陈朝吉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依托学院生物质工程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的支持,创造性研发出一种基于生物质的矿化降解地膜,项目团队的地膜产品不仅在性能上显著优于传统塑料地膜,并且能够有效保水保熵,抑制杂草生长,提升农作物产量,还能在使用后自然降解,避免了塑料地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污染。项目团队不仅在研发过程中注重技术突破,更与农村基层紧密合作,深入田间地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通过与乡亲们的深度对接,团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创新产品,通过助农实效让农民们用得安心,用得放心,在提高当地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帮助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助力。项目团队致力于将研发的生物质基矿化可降解地膜打造成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示范样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力量,用青年科技力量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此外,由我2023级院硕士研究生蔡子延负责,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念、2022级博士研究生齐鲁荷参与,我院陈朝吉教授、邓红兵教授共同指导的“塑造硒望——创新生物质基矿化富硒地膜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样本”项目获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全国金奖。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校在创新创业赛事中保持高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获奖队伍也得到了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功能涂层材料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工程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X-BIOMASS LAB)、武汉大学-达雅生物基环境友好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本次比赛资环师生紧密围绕政策导向与社会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通过跨学科深度交融与协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